一、做好栽培环境的控制,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:
1、温度。秋冬季温室番茄在生长前期,外界温度较高,管理重点是防止番茄徒长,因此在外界最低温度不低于12℃时,夜间温室的顶风口和腰风口(有雨除外)不要关闭,尽量增大昼夜温差。当外界气温低于12℃时,夜间关闭风口,当外界最低气温低于6℃,要及时进行保温覆盖。进入低温季节,管理重点是采取保温防寒措施来增温。最适宜温度为:白天23℃~30℃,夜间15℃~18℃,最低夜温不低于10℃。地温20℃-22℃;晴天中午温度达到32℃,可打开顶风口通风。
2、光照。番茄是喜光作物,要选用透光性好的高效转光膜或透光率高的流滴消雾膜,并经常擦洗棚膜保持膜面清洁;越冬期间应根据天气及时揭盖草苫,尽量延长光照时间。阴雪天气,在保证温室内气温12℃以上的同时,可于中午前后揭开草苫,令植株接受散射光;遇久阴暴晴的天气,应注意草苫隔一块打一块,以防阳光过强造成植株萎蔫。进入11月份在后墙悬挂反光膜,以尽量增加光照强度。
3、空气湿度。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:缓苗期80%-90%;开花坐果期60%-70%;结果期50%-60%。关键是温度降低以后如何降低室内湿度,这对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非常重要。可以通过覆盖地膜、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、早晨揭苫后短时通风排湿、温度调节等措施来实现。
4、二氧化碳施肥。冬季通风较少、有机肥施用不足会导致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,因此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增产效果显著。一般在揭苫短期通风后,当温室内温度达到20℃以上时进行二氧化碳施肥,通风前半小时结束,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-1500毫克/公斤,尤其是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好。
二、吊蔓整枝:将竹竿搭架改为用银灰色塑料绳吊蔓来固定植株,及时去除侧枝和老叶、黄叶;每株留4-6穗果,长至预定果穗时摘去顶尖,最上部果穗的上面留2-3片叶。如果长季节栽培,还可采用新的不断换头整枝方法,长至6穗果时打顶,待果实即将采收完时,培养一个侧枝继续开花接果,并将主干茎蔓向下放,侧枝留2穗果后再打顶,再留新的侧枝继续生长接果,以后以此类推。
三、喷花疏果:每穗花开放三分之二时用“沈农二号”喷花保果,浓度视温室内不同温度而调整,并加“腐霉利”农药预防灰霉病。坐果后及时疏去多余花和果实,并将畸形果疏去。单果采收的品种每穗留果4个,成串采收的品种每穗留果5-6个。
四、合理浇水: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的方式,定植时浇足水,然后蹲苗,待第一穗果长至2厘米大小时开始浇水。以后以小水勤浇的方式浇水,低温季节还是尽量减少浇水次数,以免降低地温,注意避免过分干旱,不要采取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。以保持土壤和室内适宜的水分,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,避免裂果等现象的发生。在结果期维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0%-80%为宜。
五、科学追肥:采取“平衡施肥”的方法和“少吃多餐”的原则,避免单一施用氮肥和一次施肥量过多,尤其要保证钾肥的充足供应。在第一穗果长至2-3厘米大小时开始追肥,每亩追施硝酸钾5公斤加三元复合肥15公斤,以后每穗果长至2-3厘米大小时都要追肥一次,可每亩每次随水追施40%含量的氮磷钾冲施肥10公斤,或开穴追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(氮磷钾含量为30%以上),拉秧前30天停止追肥。生长中后期叶面喷肥4-5次,每次每亩喷施0.3%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加0.5%浓度的尿素,结果期以后要以喷施含钾量高的肥料为主,以快速补充营养。并尽量喷在叶背面以利于吸收。
六、病虫害防治:
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配合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的方法。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,杜绝使用中、高毒农药和盲目用药,以达到无公害生产优质产品的目地。
1、晚疫病: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,一般气温15℃-23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75%以上时病害最容易流行,所以要及时通风换气,调节适宜的温湿度,尽量避免低温高湿的环境;在刚发生时用安克锰锌、普力克等农药及时防治。
2、叶霉病:高温、高湿、通风不好的条件下容易发病,要防止棚内湿度过大,在发生初期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万霉灵粉尘喷粉防治,还可用世高或翠贝等农药喷雾防治。
3、病毒病:苗期最容易感病,通过害虫、伤口和人为操作等途径传播。在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,防止害虫进入;整枝、打杈等操作时经常对剪刀和手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,接触完病株后应及时消毒;在发生初期用抗毒丰或病毒A等农药喷雾防治。
4、蚜虫、白粉虱:采用风口安装防虫网,棚室内张挂粘虫黄板,挂银灰色农膜条等方法预防,大量发生时用25%阿克泰、10%吡虫啉或1%印楝素等药剂在清晨统一喷雾防治,并结合使用22%敌敌畏烟雾剂在傍晚熏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