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埠村镇某专业户饲养的2 200羽罗曼褐蛋鸡,于90日龄时发生以急性死亡,肝脏肿大并有点状坏死、卡他性-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,初步诊断为鸡霍乱。后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,使疫情得到控制。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下。
一、发病情况及症状
该批鸡至86日龄前成活率高达98.7%,饲养方式为网上平养。至87日龄时,由于饲养密度较高,便提前转入蛋鸡笼中饲喂,同时进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的二免,鸡群未见异常反应。两天后的清晨,发现笼内突然死亡6只鸡,并有部分鸡精神沉郁,食欲不振,羽毛蓬乱,口流粘液。病鸡剧烈下痢,粪便为黄白色或灰绿色。禽主即以青霉素、链霉素每羽每天各10万单位饮水投服,但效果不很理想,此后的两天共死亡28只。
二、病理变化
所有病死鸡全部剖检,病理变化大致相同。肝脏肿大,呈土黄色,质地较软,稍触即碎,表面布满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;肠粘膜充血、出血,十二指肠尤为明显,肠内容物呈棕红色,粘膜红肿并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;心包积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液;心外膜点状出血。
三、实验室诊断
根据流行病学调查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鸡霍乱。后做实验室检查,得到进一步证实。
1.显微镜检查:取病死鸡的肝、脾制成涂片,分别用革兰氏和姬姆萨染色后镜检,可见到革兰氏阴性、两极着色的椭圆形小杆菌。
2.细菌分离培养:以无菌操作分别将病料接种于血清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中,置于37℃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。在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可见淡灰白色、边缘整齐、表面光滑、闪光的露珠样小菌落。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可见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,周围无溶血现象。挑取菌落用革兰氏染色镜检,可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,单个存在。
3.生化试验:将分离的细菌进行硫化氢和靛基质试验,结果均为阳性;V-P试验、MR试验均为阴性;不液化明胶;发酵果糖、半乳糖、葡萄糖;不发酵乳糖、棉子糖、鼠李糖。
四、防制措施
1.隔离消毒:将病鸡隔离饲养,彻底清扫鸡舍后,然后用1∶300倍的百毒杀带鸡消毒。
2.及时治疗:对精神不振,不能采食的病鸡群选用2%盐酸环丙沙星多注射液,以每鸡0.5毫升肌肉注射,每天2次,连用2~3天。发病鸡群和假定健康鸡群饲料中拌入0.05%的磺胺-6-甲氧嘧啶和0.01%的TMP,同时饮水中加入250倍稀释的普杀平溶液(主要成分为2.5%恩诺沙星)。
经采取上述措施以后,疫情很快得到控制,死亡鸡只逐渐减少,精神食欲恢复正常。
五、讨论
1.鸡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。它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,这次该病爆发是在转群、接种疫苗等应激条件下引发的。
2.在发现死鸡后,该户曾用青、链霉素给鸡饮水投服,但效果不明显。这是因为青霉素在胃酸中极易被破坏,链霉素口服肠道吸收利用率低,难以达到有效的全身血药浓度,故对病原菌均难以起到有效的杀灭作用。另外,我们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,也曾试用青、链霉素肌注的方法治疗鸡霍乱,收效也不是很好,是否与细菌的抗药性有关,有待进一步探讨。
3.磺胺-6-甲氧嘧啶具有很强的抗菌、抗原虫作用,与抗菌增效剂TMP5∶1比例配合使用,效果更好。我们在多例鸡霍乱病鸡的治疗中,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配合使用,都能使鸡死亡逐渐减少或停止。
4.由于该病容易复发,且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,所以饲养者可考虑将禽霍乱的疫苗免疫纳入免疫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