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全国 [切换]
  • 二维码
    爱农网

    扫一扫关注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技术 » 植物保护 » 正文

  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

    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0-06-09    资讯整理:农业供求网    
    导读

      一、发生与为害特征  1.为害症状 主要侵害叶、茎和薯块。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,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,病斑

      一、发生与为害特征

      1.为害症状 主要侵害叶、茎和薯块。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,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,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,并产生一圈白霉,尤以叶背最为明显;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,质脆易裂,不见白霉,且扩展速度减慢。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。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、卷缩,终致全株黑腐,全田一片枯焦,散发出腐败气味。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,稍凹陷,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,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。

      2.发病原因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流行病害,以带菌病薯为初侵染来源,其发生要求高湿凉爽的气候。在潮湿的环境下,病菌借风雨传播而侵染附近植株的中下部叶,在适宜的条件下,病菌迅速繁殖多次再侵染引起流行。

      二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
     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。播种带病薯块,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,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,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,形成发病中心,致该病由点到面,迅速蔓延扩大。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,产生病薯,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。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,相对湿度95%以上、18~22℃条件下,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,冷凉(10~13℃,保持1~2小时)又有水滴存在,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,温暖(24~25℃,持续5~8小时)有水滴存在,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。因此多雨年份,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。种植感病品种,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,只要出现白天22℃左右,相对湿度高于95%持续8小时以上,夜间10~13℃,叶上有水滴持续11~14小时的高湿条件,本病即可发生,发病后10~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。

      三、防治技术

      1.农业防治 主要体现在栽培管理上,一是选用优良抗病品种,如大西洋、陇薯6、7号、庄薯3号等品种。二是轮作换茬。合理轮作换茬能减少晚疫病的发生,可采取马铃薯与玉米、小麦、蔬菜等作物轮作换茬;三是加强栽培管理,适期早播,选择土质疏松,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,促进植株健壮成长,增强抗病力,早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,重视农肥底施,尽量避免偏施氮肥或氮肥做追肥,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;四是合理密植,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及时排除雨后田间积水;五是及时收获,做到秋收入窖,冬藏查窖;六是严把种薯切块关,不播带病薯块。

      2.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预防早防,抓住防治适期,选用高效、低毒,低残留农药。苗期用75%百菌清wp600~800倍液全田喷防,发病期用64%杀毒矾wp400~500倍液喷防,每亩用药液不能超过50公斤,间隔7~10天,连喷2~3次,可达到理想防效。也可选用25%甲霜灵wp1000~1500倍液喷防1~2次。

     
    (文/农业供求网)
    打赏
    免责声明
    • 
  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,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爱农网-https://www.inong.net/jishu/show-3807.html 。
    • 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信息仅供参考。
    • 
  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,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,邮箱:fuwu@inong.net。
     

    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| 邮箱:admin@inong.net fuwu@inong.net
    爱农网 Inong.Net版权所有 | Copyright © 2012-2024 Inong.Net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!
    本站交流QQ群:222967024 [想在这里出现:请联系QQ:361990391]